疲倦的“春困”如期而至了,那么,清明時節,我們該如何讓自己更健康呢?
情志暢達疏肝氣
清明是緬懷故人的節日,灰蒙的天氣更讓悲傷油然而生,加上本就是肝氣當令的季節,低落的情緒更容易使得肝氣郁結,進而導致失眠、胸悶、口苦,甚至引起女性的乳房脹痛、月經不調等。
清明時節養肝的重點在“調暢情志”,所以在此時更應該注意情緒對身體的影響,保持愉快的心情,出門踏青、賞花等戶外活動都是不錯的辦法。
適當運動解春乏
清明潮濕的天氣也讓人變得懶洋洋了起來,但中醫認為“久臥傷氣”,靜止不動的時間過長,就會影響到氣血的循行、扼殺陽氣,因此,當自己覺得困倦的時候應該適當運動,使得氣血暢達,從而趕走疲憊。
春天是陽氣生發的季節,但此時的陽氣仍是比較弱小需要養護的,而睡眠就是養陽的最佳手段。因此,夜臥早起,順應人體陽氣生發的規律,才會讓我們的身體更為健康。
寒食節時不“寒食”
清明節又有“寒食節”之稱,有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禁火吃冷食的習慣。不過,按照中醫的說法,尤其在清明時節,是不宜吃寒涼的食物的,而且凡是耗損或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該避免。
春季的陽氣初初萌發,比較稚嫩,清明時節的氣候特點是多雨陰濕、乍暖還寒,陽氣本就容易被傷,所以清明時對陽氣最好的養護便是飲食宜溫,少食寒涼,生姜紅棗水和米湯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古時“寒食節”禁煙火,所以會準備青團等冷熟食度日,但為了身體健康別忘了稍作加熱再食用一樣也很美味喔!